如果從2007年的一月一號開始算起,投名狀可以膀上我的最佳電影。

為了不破壞各位進場觀賞的欣喜,以下分析為主,不敘述過多劇情。

 戰爭場面相當的寫實,同治年間的太平天國之亂,持續了十四年,決計見不到〈特洛伊〉那樣的金盔銀甲、耀眼生輝的龐大軍容。一切色系以黃灰為主,相當符合哪種雙方僵持不下,兩軍持久戰後,士氣和資源都消耗至低點的時代背景,士兵的臉上是泥濘與黯然,天空是黃土塵埃,無論是清軍、太平軍或是老百姓,活著都是種掙扎。





聽說陳可辛為了拍攝戰場上荒蕪慘景,找來了兩百隻鳥,苦等幾小時候,在夕陽西下時一齊放飛,橫越俯瞰戰地橫屍遍野。

我想三位主角李連杰、劉德華、金城武,都在戲中完全突破銳變。我不再覺得李連杰是打太極拳的黃飛鴻,劉德華也不再是思慮清明的劉健明,金城武也不是那個眼睛水汪汪的風流人物。這大概是我看過男人流淚流的最一蹋糊塗的電影。有個朋友看完後說到,看男人流淚其實更動人,因為女人哭得天經地義,但男人通常哭得很壓抑,帶著許多矛盾的掙扎,就這部電影來說,我不能同意更多了;


劉德華飾演有情有義、目不識丁的豪汗趙二虎,他哭,他為了戰爭無情、使他背信而哭,他為無辜的敵人哭,他為犯了事出身同村必須受死的少年而哭;他的眼裡只有信與義,單純而粹然的黑白分明,原汁原味的古代綠林本色。


李連杰比較複雜些,權謀、情義、感情永遠交雜著,他的哭是一種諸多色彩的混合物,你分不清他哭得當下是為了甚麼而哭,也許他是為了失去弟兄之情而哭,也許他是為了失去自己而哭,儘管如此,他還是得演下去,他的淚水是真的;原著〈刺馬〉中,馬新貽(也就是本片的龐青雲),是比較純粹負面角色,但李連杰演出的卻一種普世的人姓,你說他是壞人,卻壞的很不全然,你說他權謀,卻權謀的不夠完美、不夠狠毒;要除去趙二虎那晚,他留一副空碗,獨自垂淚。

就李連杰自己事後回顧,他說道拍完這片好像走完了一輩子,看透了人生不同層次,那是他年輕時絕對無法理解、無法捕捉的角色。


至於金城武,他在電影裡一向都處於比較直線,例如〈心動〉,他的愁也是深埋的;在〈如果、愛〉他的愛戀是依然的。但在〈投名狀〉裡,他鋪陳的單純以悔然覺悟後的轉變與幻滅,卻是電影的主軸,沒有姜五陽這個一直信守投名狀的角色,整個故事就無法劃下句點。

他的很多對白,都相當具有份量
「兄弟亂我投名狀者,必殺之」這「必殺之」說得斬釘截鐵,「不能同生、但求同死」一樣蕭蕭兮然。
另一「大哥是對的」則有點好笑,尤其是他重複不停此話時,影友亞臨那說像是跳針的唱片。

金城武多了一點執著的呆氣,我這樣說是一種讚揚,他把一介武夫的柔腸與悲壯,演的絲絲入扣。




  從細膩的愛情小品,轉戰這樣的歷史大作,陳可辛成功的將他描繪情感的強處發揮的淋漓盡致;他相當擅長特寫臉部線條,對照出浩大的戰爭場面,觀眾看到的不但是戰爭的壯闊,也是戰爭的情緒、激動和無奈。
  
  清軍執行殺戮投降敵軍時,沒有一個鏡頭帶到受害者,兩分鐘內只看到清軍弓箭手一邊發箭,一臉掙扎的痛苦,主角們瘋狂壓抑良知、吼叫良知和棄絕良知,以及不絕於耳的慘叫。除去了血腥,凸顯了瘋狂與現實,這拍法何等高明!

〈刺馬〉原本是個相當長冗的故事,陳可辛挑了重點,相當流暢卻又完整的說完一則有關兄弟情義的故事。無論在服裝設計、場景、故事張力、選角、彰顯演員演技方面,幾乎都到了滿分的境界。

能把悲劇敘述的如此感人的,這幾年的電影裡大概沒幾部吧!我敘述的不好,但電影絕對值得一看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okofdays2 的頭像
    bookofdays2

    [Book of Days]

    bookofday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