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說在天龍八部的後部,蕭峰、蕭遠山、慕容博、鳩摩智等頂尖高手,在少林寺藏經閣戰得難分難解,僵持不下時,突然出現了一位武功高的不可思議的掃地老僧。雙手輕輕一合,就同時化解了蕭峰天下第一的降龍掌和姑蘇慕容的絕招斗轉星移


貌不驚人的老和尚,一一看了諸人,指出各人貪練武功的副作用,聽得蕭遠山、慕容博等心驚肉跳,唯獨強行修練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土番國師鳩摩智,滿臉不屑之色,老僧對他的勸告尤為嚴峻:

「本寺七十二絕技,每一項功夫都能傷人要害、取人性命,凌厲狠辣,大干天和,是以每一項絕技,均須有相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。
這道理本寺僧人倒也并非人人皆知,只是一人練到四五項絕技之后,在禪理上的領悟,自然而然的會受到障礙。在我少林派,那便叫做‘武學障',與別宗別派的‘知見障’道理相同。須知佛法在求渡世,武功在于殺生,兩者背道而馳,相互剋制。只有佛法越高,慈悲之念越盛,武功絕技才能練得越強,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僧,卻又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了。”」

提出這段故事,並不是要探討裡面的佛學意義。我感興趣的是「見知障」這個概念。這詞指當一個人知識越多,反而被自己的學問知識所蒙蔽,產生先入為主,勘不破真相的問題。

聖經裡也提到

「論到祭偶像之物,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。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,惟有愛心能造就人。」(林前8:1 )
「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,就奪去你們的獎賞。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(有古卷作: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),隨著自己的慾心,無故的自高自大」(西2:18 )

當我們越熟悉一些流程、儀式、經驗時,是不是同時也設下了框框,甚至「故意謙虛」(矯情麼?)也會有同樣的問題。所以我們在敬拜讚美時,少了那種人心與神意間的交流、少了那種知道自己被救贖的感動,然後說"這就是一個儀式,一個主日崇拜的過程而已"。

在工作上呢?在對人的信任上呢?我是不是有太多的本位主義?以至於我看不見真相。以至於我還自鳴得意的活在建構完美象牙塔裡。
我想答案是肯定的,我的個性很急,常常急著把事情解決,把答案弄出來。自然就忽略了過程裡該注意的真相。

最近開會時,常出現很多不必要的爭論,我覺得是來自於這樣認知上的限制與障礙。

舉個很簡單的例子,某個產品品質出了問題,發生地點在印度,廠商一直堅持那高的嚇人的不良率是不可能,根據他們與印度人做生意的經驗,這一定是印度的經銷商作假,況且他們堅信自己的品質相當有信心。但印度的經銷商每天照三餐來煩我,說倉庫已經快被退回的產品塞爆了。

經銷商在印度,我在台北,廠商在上海。爭了快一個月,最後廠商和我們達成共識:「派個人過去看看吧!」

最後,工程師回報,原來真兇是空氣。印度西部空氣裡有許多粉塵,而且又濕又黏,機器一拆開,滿滿的都是沙子。這是個特殊環境現象,但也可以說是廠商和公司行銷此地時,沒有考查,以至設計疏忽。

我們浪費了一個月在吐口水,弄得客戶抱怨滿天飛。


「知見障」似乎好發於學問日深的學者、專家(訓練有素的狗?),甚至各領域的宗師、領袖;

但我同時也想到一種現象,就是在教會中長大的孩子。

當然許多孩子都是不錯的,關心人、自然、對上帝專一,但隨著在教會裡待得越久,會發現部分父母都在教會的孩子,長大後對於信仰反而很疏離,也有些部分,身體是待在教會裡,但言行舉止和思想,有時似乎與所信的不襯。

我一直在想,為什麼這群從小在主日學長大的孩子,無法在生命上展現出對信仰的認同。原因也許很多;很可能,就是單純叛逆父母的價值觀;也許教養過程中也出了點狀況。但也有可能的,會不會受了太多聖經知識上、理性上的教育,卻忽略了從本心出發的體會,少了能認同聖經真理的真實體會。所以他會使用許多教會語言,諸如「控告」、「稱義」、「認罪悔改」、「屬靈爭戰」,但並不一定能精準的知道、解釋得出這些詞的意義。

就像要小孩子唱情歌一般,他沒有過那樣的體會,卻要「為詞而造情」、「為歌造情」,本來對愛情不甚認識的,卻以為自己所讀到的字句就是愛,而人與人間的真心相待,付出與細水長流的堅持,他反而忽略了,到了真正談起戀愛時,便容易受傷,容易傷人。

哥林多前書對這個現象提出了一個解,「惟有愛心能造就人」
我想,小孩子只要能誠實,對別人誠實,對自己也誠實,能真正的愛人(不是挑自己喜歡的來愛,頻率不對的就疏遠排斥),不虛偽,別揹教條,心胸遼闊的生活。這樣的孩子,會活得比較健康吧。

還有,我很期待一個感動的敬拜讚美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okofdays2 的頭像
    bookofdays2

    [Book of Days]

    bookofdays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